鹿屯岛位于朝鲜与俄罗斯俄边境交界处,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在此处有一条河流图们江,图们江是俄罗斯与朝鲜的界河,图们江总长度约为525公里,其界河长约15公里,鹿屯岛就是位于图们江出海口处,位于图们江南侧俄罗斯哈桑区,隔图们江能够看到朝鲜的罗先市,在最开始的时候,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岛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是位于出海口处,这里淤积这大量的泥沙,无人清理,逐渐与俄罗斯陆地连成了一片,成为一个整体了,换句话说就是,虽然名字叫鹿屯岛,但是现在过去看不到一个单独的岛屿了。
虽然这个地方没有什么人居住,除了有着充足的水源外,也没有什么其他资源,但是这里确是一处战略要地,由于其紧靠图们江出海口,还是中国、俄罗斯、朝鲜是三国的重要节点,再加上如今俄罗斯大力发展远东地区,贸易量逐步增加,将来必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易关口,俄罗斯是一个继承了大量苏联遗产的国家,在领土上同样如此,在最早俄罗斯还没有扩张的时候,那时候仅在欧洲,与位于亚洲的鹿屯岛没有关系,沙俄迫切发展,疯狂扩展领土,进入亚洲,由于当时沙俄是世界的霸主国家,实力雄厚,不少国家遭到侵略,而中国更是深受其害,其如今的外东北地区就曾经是我国的领土。
在16世纪的时候,在欧洲不断壮大的沙俄,开始将扩张目标向东转移,并很快来到黑龙江流域,想要对我国东北地区下手,在东北地区要求我国居民给其上供,但是遭到了当地人民的拒绝,而当时的清朝仍处于鼎盛时期,清俄在雅克萨交战后,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规定额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线向东直至鄂霍次克海作为两国边界,我国因此得以保存整个东北地区,但在清朝晚期,由于国力孱弱,沙俄趁着我国正在应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未经允许就在外东北地区安营扎寨,不断的迫害我国居民。
后来逼迫清政府签署了不公平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将外兴安岭至黑龙江,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及周边岛屿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了沙俄,鹿屯岛就是位于其中,这时候鹿屯岛正式成为了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外东北在历史上曾经被扶余、契丹、唐朝等多个朝代管理,这块区域的面积占了当时中国领土约10%的面积,在沙俄与中国签订条约后,朝鲜就对此条约提出了抗议,称鹿屯岛是朝鲜的,清朝无权将其割让出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之前,鹿屯岛是属于女真族的领地,后来由于朝鲜人发现这里地理环境优美,非常适合打渔,就逐渐开始来这里发展渔业,随着时间的推迟,朝鲜准备将其并入国内,但是遭到了原住民的反对,终于在1587年,因为鹿屯岛归属问题,爆发了战争,根据乡间流传的消息是,当时李舜仅带领了十几名官兵就打赢了女真族上千军队,也有人称并没有成功,而是失败了,具体结果还需要继续考证,可能失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件事过后,李舜就被贬为庶民,但是不管输赢,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曾经属于清朝,再就是朝鲜曾经为了拿回主权,强行向岛上迁移了很多朝鲜人。
一直到了1937年以后,俄罗斯为了彻底掌控远东地区,将超过7万的朝鲜人移民到了中亚地区,后来朝鲜与俄罗斯建立了友好的外交,最终与1990年承认了这里归属于俄罗斯,那么为什么韩国还坚持主权归他呢?与韩国到底有什么关系?大家都知道,最开始的朝鲜半岛只有一个国家,是在1848年进行分裂的,成为了朝鲜与韩国两个国家,也就是说在1990年的时候只有朝鲜承认其属于俄罗斯,而那时候韩国没有同意,韩国认为以前朝鲜半岛的历史也是韩国的历史,所以鹿屯岛也有自己的一部分。
再加上韩国如今与美国交好,而美国与俄罗斯关系又是敌对的,所以不管是美国在背后的原因,还是韩国一直向找机会将朝鲜半岛统一,所以韩国一直不接受这里属于俄罗斯这一结果,在这些年已经多次向俄罗斯讨要,但是都被俄罗斯无视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领土争议往往是国家间关系微妙的体现,鹿屯岛的争议同样不例外,当前的国际形势更是将这块争议地区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复杂化以及中俄关系的加深,鹿屯岛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韩国在此时提出领土要求,不仅是基于历史原因,也是在国际关系中寻求更有利的谈判筹码与地位。
面对韩国的领土要求,俄罗斯展现出了强硬与坚定的姿态,俄方一方面强调基于历史条约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在该地区加强了军事存在与经济建设,以此来巩固其对鹿屯岛的实际控制,俄罗斯还通过外交途径与相关国家进行沟通,试图减少国际对该争议的干预,同时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为自己的立场争取更多支持,鹿屯岛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其最终归属可能还需要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外交博弈。
在国际法和地区安全的框架下,解决此类争议往往需要各方克制与智慧,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双边或多边谈判,国际仲裁,甚至是经济或军事领域的合作协议,在这个过程中,鹿屯岛不仅是争议的焦点,也可能成为促进地区合作与和平的契机,鹿屯岛的争议不仅仅是一个领土问题,更是一个国际关系的缩影,它表明了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时所需要的国际合作与理解。